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师作品 > 内容

2011年度自主研修四个一----教育教学论文:<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分析>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12-01-04 访问次数:7134

2011年度自主研修四个一----教育教学论文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分析

郑莉萍

一、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

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班幼儿,他们已有初步的交往经验,他们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他们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得到完全不同的交往体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班幼儿的交往情况并不好。

总结出中班幼儿交往现状为三条:第一,家长对孩子的不放心,缩小了幼儿的交往范围。第二,家长在幼儿交往过程中的过分的干扰与介入,减少了他们的交往机会。第三,孩子的独断行为,不懂得尊重别人,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明显的交往技能不成熟。

《纲要》中提出:“要让孩子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分享、有同情心。”同时大量研究也表明,幼儿期尤其是46岁是同伴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GONCU(1993)DENHAM(1991) 在研究中认为,幼儿的社会交往状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在此过程中,小班到中班是增长的加速期,中班到大班增长缓慢。中班幼儿在交往中已有初步的交往经验,但是由于各技能的不足,心理认知不完善,所以从中班到大班,幼儿的交往状态一直停滞不前,直到真正进入大班后,幼儿的交往能力才能明确的提高。

幼儿有良好的交往行为才能促成交往,成功的交往反过来又强化了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使之反射到幼儿的内部行为模式中,转化为一种稳定的能力,成为指导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主导因素,由此逐步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十分必要。以下针对中班幼儿停滞不前的交往情况,做了观察并进行分析:

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分析

  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以幼儿同伴交往为主。根据庞丽娟提出的受欢迎型、一般型、被忽视型和被拒绝型四种基本类型,具体针对被忽视型和被拒绝型两类幼儿,做深彻调查并进行分析。

     ()被忽视型幼儿同伴交往

被忽视型的幼儿其实是喜欢跟与别的幼儿交往的,只是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不强,自我认识模糊。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幼儿本身的行为特征。幼儿在平时生活交往时,缺乏主动性,比较内向、文静、胆小、所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容易引起教师、家长的注意。第二,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差,一般只参加一些认知不成熟的游戏或进行自我游戏。想参加到群体活动时, 但交往技能不成熟,所以多是处于观望状态。第三,幼儿的自信心不足,被忽视的幼儿自信心跟一般的幼儿相比,肯定是处于弱势的,由于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较差, 导致做任何事情的积极主动性都不高。一个幼儿如果没有自信心, 交往情况就会大大下降。

   (二)被拒绝型幼儿同伴交往

此类型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单独一人,很少有别的幼儿愿意跟他一起玩,不是他不愿意与他们交往,只是因为他在与同伴交往时,经常出现一些粗鲁,冲撞他人的动作,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较易引起别的幼儿的误会。他们的独断与任性会导致其余孩子都不愿跟他们交往,拒绝跟他们做朋友。这些明显的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交往活动中总是会出现问题,影响其交往,是一个被拒绝型的幼儿。

三、影响中班幼儿交往的因素

(一)交往策略

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因为幼儿的交往策略不恰当,如明显存有攻击性行为的和害羞,不善于表达的。明显的攻击性行一般表现为骂人、打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损坏别人的活动成果等。而害羞,不善于表达的幼儿一般表现为自己的内向,胆怯,不愿意表达的心理状态。

(二)认知因素

幼儿是否有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观念,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自我表现。其次是对他人的交往需求认知,再是对交往本身的认知。幼儿的交往目的不明确,交往意识模糊,而导致交往技能不熟练,交往状况不好的情况。

(三)情绪因素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应当与引起情绪的原因及情境相称,并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反应过分强烈,不分场合和对象,会给人不实的感觉;若情绪变化激烈则会让人觉得过于感情用事;但情绪反应如果过于冷漠,又会对本可以引起喜怒哀乐的事情无动于衷,则会被认为麻木、没有感情。这些不良情绪反应都会影响交往。中班幼儿是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

(四)人格因素

不良的人格特征容易会给人一种不良评价、不愉快的感受,因而会影响人际交往。如为人自私、不尊重人、报复、嫉妒、猜疑、自卑、骄傲、孤独固执等等。

(五)能力因素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之一,有些人想关心别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他人,由于语言的缺乏,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想帮助别人,没想到好心却办了坏事;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则是硬梆梆的等等。

四、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的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促进幼儿同伴交往

1.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优良的物质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墙面的布置和创设要符合幼儿的交往。干净,整洁,美观,活泼的环境是幼儿所需要的交往环境。教师在布置活动室和区域活动时,要具有想象力,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想象跟别的幼儿进行交往,除此之外,在创设时还需要一定的童趣,能直接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才能更好的有利于同伴之间的交往。

(二)拓宽交往渠道,丰富幼儿同伴的交往内容

幼儿的交往渠道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等各种渠道来丰富幼儿同伴的交往内容。

1.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这是幼儿获得交往技能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径。针对各领域特点,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如: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相互讨论、表演故事;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开展小组观察、合作实验;在数学活动中提示幼儿交换使用材料;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对唱、合唱、结伴跳集体舞;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与不同的游戏伙伴协作完成任务等。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可建立多个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游戏,通过自己或与同伴共同的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在此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合作,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医生”与“病人”、“导购员”与“顾客”、“老板”与“职员”、“图书管理员”和“读者”……。

3.重视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同伴交往是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教师可利用晨间锻炼后、进餐前、午休起床后,为幼儿安排2030分钟的自由交谈时间,来通报自己听到的新闻,介绍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畅谈一日活动的体会,进行热点问题的讨论,讲述有趣的动画片等。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幼儿同伴主动交往

幼儿是交往活动的主体,只能让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他人交往,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但这并不能否定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幼儿的交往活动中,教师可适时的进入幼儿的谈话与游戏,帮助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以鼓励的态度给他们建议与帮助,从而建立起更好的交往状态。

(四)争取家长主动配合,提高幼儿同伴的交往能力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要有一致的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自私,不愿意、不善于和别人交往;有的孩子在家受宠过度,霸道的性情常与同伴发生冲突……

为了协调家与园的教育,具体可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活动、专题家长会、家园联系册、互动专栏、家访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良好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主动的配合,家园携手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