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师作品 > 内容

2009学年教师自主研训四个一---- 教育教学论文: 《一岁看大 三岁看老》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09-12-09 访问次数:1331

2009学年教师自主研训四个一

  教育教学论文: 《一岁看大   三岁看老》

周卫卫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

我们班上一个小女孩,她是在大人的溺爱下成长,她非常喜欢幼儿园,但她又经常性地不来幼儿园。喜欢是因为学校里有好多朋友玩还能学本领.经常性不来是因为早上不愿起床,不爱吃幼儿园的菜(在家基本吃杂粮跟海鲜类)不想睡觉(她在家一般都在下午3,4点才午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说这孩子不能对她凶,爱听好话,凶了就更不愿来幼儿园.以上这个孩子的所有坏习惯都是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而造成.

要使孩子有良好的习惯,首先应从家庭教育入手。人们一旦形 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便会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终 生受益。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一是从小培养。在生长、发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

二是从小事抓起。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

三是从自身做起。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在家庭文化环境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 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谈举 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四是制定规范,运用强化机制。在幼儿园,孩子们为什么能够形成不挑 食、指导东西放回原处、准时睡觉等好的行为习惯,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校严 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可惜孩子在校的艰险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里家 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即使有些规定,但由于父母对子女溺爱、娇宠心理学的作用,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父母还必须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以上这位女孩的家长就该实行这个制度)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不仅仅在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请大家紧记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酱,这个酱会不断地增长,一 个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