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师作品 > 内容

托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08-01-02 访问次数:1369

托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要:托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本文就托班阶段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一些现象,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特点,阐述了怎样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语言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系列方法。

关键词:托班幼儿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与研究

    幼儿语言能力是指幼儿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能力。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1-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期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认识的提高,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孩子能尽早地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一般在两周岁后逐渐进入到幼儿园生活学习。

本学年我担任托班的教学工作,开学时招入幼儿25人,有两岁的、三岁的。多数幼儿来自附近街道,少数幼儿来自外地。由于年龄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我发现他们的语言能力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幼儿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说普通话;有的幼儿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愿;多数幼儿不会看图书;个别幼儿受家庭的影响,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还有部分幼儿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带管,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语言比较成人化、地方化,等等。

面对这种种现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怎样去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根据这些要求联系本班实际,我在教学中及日常生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我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我班幼儿多数来自街道,他们受地方语言的影响,不会说普通话,更不敢在老师和同伴面前说,我在教学中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都有机会去说。例如我在进行故事《一起玩》的教学中,讲述故事时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听,可当我讲完故事请他们一起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时,很多幼儿都开不了口。针对这一现象,我把故事中的角色头饰投放到语言区,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演,一边进行着对话。这样小朋友们在愉快的表演中轻松地进行了语言能力的练习。

二、通过学科间的互相渗透进行语言能力培养。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语言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学都需要语言来组织,在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不断发展了语言。比如在音乐游戏《小白兔与狼》的教学活动中,我把音乐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音乐(一)表现的是小白兔在草地上吃青草的欢快情景,音乐欢快明朗。音乐(二)表现的是狼来了,小白兔赶快跑回家的情景,音乐比较低沉。通过故事化的讲解,幼儿认真地倾听,对音乐的理解加深了,为音乐活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音乐活动中进行了语言习惯的培养,具备良好的倾听习对音乐的理解加深了,为音乐活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在音乐活动中进行了语言习惯的培养,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用语言来表达音乐。

三、注重幼儿语言的个别化特点。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光体现在语言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有其不同的思维。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通过与他们的个别交流去了解他们,发现他们的个别差异。

对一些不爱说话的幼儿,我经常与他们进行个别交谈,让他们敢开口说话。我通常在来园接待时有意识地问一问孩子:“今天是谁送你来幼儿园的啊?”“某某小朋友,你今天穿的真漂亮,是谁给你买的新衣服啊?”“中午吃了什么好吃的啊?”等等。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别人关注自己,这样一问一答在不知不觉中就发展了幼儿的说话能力。同时,孩子们经常和老师交谈,会觉得老师非常关注他、喜欢他,慢慢地就养成爱说、爱交往的习惯。

我还注意在自由活动时,引导幼儿互相交谈。比如放了“国庆节”后,我在他们自主玩耍时让他们互相讲一讲自己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玩了什么?等等。小朋友们都很乐意与别人分享他的快乐,大声地向小伙伴们诉说着自己的见闻:有的去了公园,玩了碰碰车、小火车、小飞机;有的去了动物园,看到了老虎、狮子、小猴子;有的说去了爷爷奶奶家,吃了好多好吃的,等等。我在他们的交谈中适时地插入一些引导语,让他们的谈话内容更丰富、更有意义。

四、对语言有障碍的幼儿给予特别关注。

《纲要》中要求我们对语言有障碍的幼儿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我班幼儿欣欣,三岁才入园,刚入园时我发现他说话时舌头有点拌,说话比较困难,而且常常是答非所问。问他:“欣欣,你的帽子呢?”他只会说:“帽子。”问他:“吃饭了吗?”他也跟着说:“吃饭。”在与他的交流中发现他不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只能简单地重复一个词语。不能清楚地向老师说明一件事情,有时在老师面前来“状告”某个小朋友,说了半天老师一句也没闹明白。经过与家长的了解,才知道他爸爸妈妈说的都是不同的方言。家长对他的语言能力充满焦虑。我请家长不要着急,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语言培养。

我在小朋友自主游戏时,常常把欣欣叫到身边,与他慢慢地进行交谈,纠正他不准的发音。当他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帮助他把事情讲清楚。通过一段时间的个别帮助,欣欣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基本能清楚地说出一句话,较完整地表达一件事情。

五、起好教师的示范作用。

我园是一所小区幼儿园,幼儿接触普通话的机会少,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幼儿在园这段时间,让幼儿有一个学习普通话的环境。

很多幼儿长期生活在杭州话的环境中,不愿意开口说普通话。我在教学中坚持说普通话,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尽量与幼儿进行普通话交流,让他们耳濡目染,不自觉地加入到普通话的练习中来。

记得添添入园时才两岁,说话时连基本的词语都说不好,更别谈说普通话。我用普通话与她交流时,她干脆不吱声。我便从最简单的词语开始慢慢地教她说,经常和她说话。长期处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添添也开始用普通话与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

托班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生活的转折点,也是规范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我班幼儿通过一年的学习,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高桂华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