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师作品 > 内容

2014年度自主研修四个一----教育教学案例

发布者:干立红 日期:2015-07-14 访问次数:289

 

            入园案例:我不想上幼儿园

                       谢建庆

   新生入园,长假过后,甚至周末返回幼儿园,有些幼儿都有“不想上幼儿园”的念头,家长们为此困惑不已,老师们也为此烦恼。其实幼儿不想上幼儿园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在幼儿园被同伴欺负了,也许是被老师批评了,又也许是找不到玩伴…以下几个案例可以揭开我们心中的疑团,帮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一、“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案例背景
 1、间接背景:
  快乐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注孩子在园生活是否快乐,在一日活动中是否“乐于运动、增强体能;乐于表达、喜欢交流;乐于交往、学习合作;乐于观察、大胆探索 ;乐于体验、敢于表现 ”。然而,当我们关注幼儿情感态度的意识增强后,不难发现一日生活中孩子的各种拒绝行为与消极情绪。
  为此,从孩子消极情绪产生的成因分析入手,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防止和消除幼儿不良情绪行为,激发幼儿快乐情感,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分析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理论素养与解决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实践能力。
 2、直接背景:
   “不”这个词,是用来表示拒绝,否定或反对的态度。其实,入园前1岁左右的孩子,就会说“不”,而且经常是你说什么他都说“不”。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这是孩子独特的表示自立的正常方式。幼儿开始说“不”,是其形成“自我认识”的开端。
  进入幼儿园3至6岁的幼儿都拥有自己多元化的个体需求。当幼儿园集体生活里的某些事或某些要求与其个体的兴趣、需要和愿望等不一致时,幼儿就会产生抵触、对抗、拒绝、生气、哭闹等消极情绪和行为。伴随幼儿在园生活的拒绝性语言有很多,如“我不和你玩、我不想说、我不爱吃、我不要去……”。其中,“我不想上幼儿园!我要回家!”不仅是新生入园焦虑情感最典型的表达方式,也是幼儿三年在园生活中常使用的拒绝性语言。

二、“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案例再现
案例1:我不去,我不去
 早晨,瑶谣妈妈送谣谣来幼儿园时,她一边哭一边说“我不去,我不去!”她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双手死死地拽着她妈妈的裤脚。她可是个乖巧的女孩,今天怎么了?我上前询问原因,她妈妈无奈地说:“不知怎么回事,今天早上,她在家反复说‘不想上幼儿园!’”
  “可她在幼儿园的表现都正常呀,谣谣和老师、小朋友也相处得挺好”。见我们在交流,一旁的哭声渐小。我转身抚摸着谣谣的头,笑着对她说:“谣谣,不哭时多可爱啊!先和老师到班上去,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慢慢和老师说,好吗?”性情乖巧的小雅勉强和我回到班级。
 经过与谣谣的交谈,我了解到她是害怕在幼儿园午睡。原因是睡不着,经过和她妈妈交流沟通后,她妈妈告诉我家里中午都午睡的,而且时间还有点长。这是为什么?我和还有两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决定中午睡觉的时候陪在谣谣的身边,轻轻地拍拍她,让她能轻松的入睡,使谣谣对睡觉不那么害怕,让她感到安全感。慢慢地瑶瑶午睡现象得到改善。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