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孩子错过了“游戏”
别让你的孩子错过了“游戏”
现在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飞黄腾达,所以从小就要求他们除了学校教授的知识以外,还帮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钢琴,学奥数,学围棋等等。把所有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根本不给孩子留有游戏的时间,觉得把时间留给游戏纯粹是一种浪费!那么,到底游戏是不是一种浪费,它对幼儿的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游戏的神秘面纱。
一.游戏的特性
一般来说,“玩”就是游戏的一种通俗说法,玩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之一,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于孩子来说,玩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他们学习、生活和发展、成长中一种有价值的主要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长期以来,大家都认识到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学习有着紧密的关系。幼儿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应让幼儿在玩中学,一切教育都从幼儿生活中来。孩子的游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孩子的游戏充满趣味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情感、意志上的体验,并从中获得快乐。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里面,扮演老狼的孩子头戴头饰边回答孩子们的问话边观望四周的动静,扮演动物的孩子则是一边回答一边留意等会自己要奔跑的路线,当听到“天亮了”的讯号时,“老狼”和孩子们不约而同的相向奔跑,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二):孩子的游戏充满想象幼儿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他们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也是对活动的一种假象。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娃娃家”是孩子们最乐意参加的游戏之一,游戏中孩子们今天可以当爸爸、明天可以做厨师、后天还可以做医生……甚至可以把盒子当面包、当空调、当电视机,所有的绝妙想象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游戏的这种假想性特点,使幼儿可以不受具体条件的限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把想象中的情节发展下去。没有假想性,游戏就无法进行。正因为游戏的假想性特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充分表现。
(三):孩子的游戏充满创新游戏是无拘无束的一种活动,没有强制没有强迫,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的适合自己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活动。在区域游戏的益智区中,新增添了材料按小棒的长短排序。在经历过几次长短排序后小朋友们自己想像出小棒拼图,且拼出的图样形象逼真,这不就是孩子自主创新的最佳体现么。
(四):孩子的游戏可以重复再重复幼儿的游戏是一种可以重复的活动,由于受孩子的认识、经验、能力的限制,他们的游戏常常是重复性的联系,不厌其烦。如:“开汽车”的游戏,幼儿一再扮演司机,一再摆弄方向盘,一再重复模仿交通警的动作,百玩不厌。正是这种重复性,使幼儿从游戏中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操作;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加,幼儿游戏的内容、情节会逐步复杂和丰富,游戏的种类和主题也越来越多样化。
二、游戏的作用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对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游戏能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游戏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之一,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他们学习、生活和发展、成长中一种有价值的主要活动。基于孩子的特性,在孩子高级神经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强于抑制,高级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仍不健全,易于疲劳。游戏活动的有趣、富于变化,能吸引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孩子只受他们乐于接受的规则的约束。
(二)、游戏是锻炼孩子身体的有效手段游戏具有活动性,因此在游戏中孩子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处于活动状态。不同的游戏,活动量大小不同,身体活动部位也不同。所以幼儿游戏能有效促进孩子动作的发展。而动作可分为两大类: 1、大肌肉动作,发展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力度以及灵敏度等。例如:在玩钻山洞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爬的能力,在玩小兔跳时,发展了幼儿的弹跳能力,在玩老狼老狼几点了时,发展了幼儿跑的能力……体育游戏锻炼孩子走、跑、跳、钻等动作。 2、小肌肉动作,发展操作技能,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等。例如:在剪窗花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手部肌肉,在玩钓鱼的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结……结构游戏锻炼孩子的手的动作,游戏在发展孩子基本动作的同时,也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增强新陈代谢,锻炼肌肉和骨骼,有效的促进孩子身体的发育成长。
(三)、游戏能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游戏活动中,孩子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任何一种游戏都要求孩子进行智力活动,如:积木游戏中孩子要思考构建何种结构物,如何构建等。橡皮泥游戏中孩子要思考用什么方法捏什么物体,走迷宫游戏中孩子要思考怎样才能找到路等等。只要孩子面对问题,就会有思维活动。游戏给孩子创设了许多性质不同的情境,带来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且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更能激发她们思维的积极性。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玩”中生智。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小吃店的客人进来吃东西,发现没有筷子,老板马上想到用牛奶管子代替筷子,娃娃家中,冬天天气冷了,“妈妈”马上想到用布条代替围巾来取暖。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必须用语言来表现游戏的情节和内容,比如对“娃娃”说话,教“娃娃”唱歌或者用礼貌的语言与游戏中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四)、游戏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作为集体中的一员,需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必须学会互相理解。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先靠成人的说教是没有好效果,而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能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在游戏中可大大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规则的过程,促进社会化行为的发展。同时培养幼儿关心别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在交往中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游戏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孩子收到规则的限制,能促使孩子足部摆脱自我中心。小游戏还能够使孩子变换不同的角色,有利于帮助孩子懂得改变看问题角度的方法。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的轮流、共享、交换、等待、互助等交往原则,成为起社会化方面最重要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孩子形 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孩子通过模仿成人对劳动和一切事物的态度,学习成人的各种优良品质,比如一个平时比较懒惰的孩子,可以通过扮演售货员,学习勤劳、热情为人服务的品质。在游戏中,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克服一定的困难,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孩子的自制力和勇敢、创造的精神,也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
(五)、游戏能促进孩子情绪、情感以及自主意识的发展。游戏是没有压力的活动,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心旷神怡,有着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必要的。孩子的各种情感,积极的、消极的都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得以表现,而游戏就为她们安全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情感提供了平台。从游戏的本质来看游戏是游戏者决定的,是轻松而愉快的活动,游戏者应有自主感、责任感、也就是说,幼儿应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在每次选择游戏内容时,总是积极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但也有少数内向、胆小的幼儿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老师,不敢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被动的等着老师安排。为了调动这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就要根据幼儿的平时的表现情况,从实际出发引导生活及自理能力强的幼儿讨论确定主题,进行游戏,或启发有某种生活经验的幼儿去帮助和指导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幼儿去玩她们的游戏,从而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及自主性的培养。
(六)、游戏能促进孩子的美育发展。游戏中丰富的材料,鲜艳的颜色、独特的造型等都能促进孩子美育的发展,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还可以使孩子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文艺作品中的美好艺术形象,优美艺术语言产生兴趣,结构游戏可以使孩子体验结构造型的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不仅感受到美,还可学会用各种手段去表现美,创造美,这些都可以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发展美的创造力。
三、游戏的种类幼儿游戏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教育作用可分为:
1、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当他们进入角色的时候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从而进行游戏:如做妈妈的会很周到地整理好家里的事,再去买菜、烧饭,招待客人等;当娃娃病了还会打急救电话呢!做爸爸的还真在家像模像样的修电视机、煤气灶等。
2、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就是儿童通过操作各种材料,进行物体构造的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幼儿的结构游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仅仅用积木搭建筑物的活动,发展到运用多种结构技能,来操作金属、塑料等多样化的结构材料,使这一类操作性的活动日益丰富多彩。对于中班的幼儿应该提供的结构材料无论从颜色要鲜艳,拼插容易,娶放方便,可塑性强.中班幼儿会运用已有经验,技能通过想像和创造来构造各种不同形状的,不同大小的汽车,房子.
3、表演游戏。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丰富多采,尤其表演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是幼儿园通过扮演某一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再现该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除了扮演角色之外,还有歌舞、打击乐等自娱自乐的式。我们开展了“可爱的动物”的主题活动,幼儿在表演游戏区创编了“小 鸡的一家”的剧情。“鸡宝宝是怎样出生的呢?”小朋友们各有各的想法,在一番争论之后,他们玩起了“鸡宝宝的诞生”的游戏。他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选择道具,自己说台词。时而钻进大蛋壳里,把自己扮成有趣的蛋宝宝(宝宝食品),时而把自己变成破壳而出的小小鸡。
4、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它由各种基本动作组成,有规则,有结果。有的体育游戏有角色、有情节,还带有竞赛性质,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有趣,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
5、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设计的有规则的游戏。它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实际活动过程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幼儿听听、看看、说说、摸摸、想想、做做,使眼、耳、口、手、脑各器官都活动起来。做出智力上的努力。从而使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均得到训练,提高智力才能。如有一个5岁多的男孩,平时沉默寡言、反应迟钝,连1~5的序数都不会数。通过有关计数、猜谜等各种智力游戏,很快产生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
6、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有些音乐游戏有一定的主题、情节或角色。如《找朋友》、《抢椅子》等。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7、以娱乐为主的游戏,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如:木头人,大家可以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四、家长对孩子游戏的指导 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每种游戏中都存在着千丝万屡的联系。那家长该如何指导幼儿快乐游戏让幼儿得到发展呢?
(一)、为孩子游戏作必要的准备 孩子的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骏越丰富,游戏内容也就越丰富.游戏的兴趣越高。所以首先是知识的准备,家长事先要周密设计,作出妥善安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与自然接触.与社会接触,注意观察周围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观察环境中的变化.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帮助孩子充实游戏情节和内容,有条件的家长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可带孩子外出旅游.到名山大川,祖国文化古都参观游览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和知识面。其次是场地、材料的准备,在现有的居住条件下,家长宁可减少一些非必需的家具用地,也应给孩子留出一席之地。玩具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各类游戏又是以特定的玩具和材料为前提的,没有或缺少玩具则游戏难以开展。
(二)、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游戏环境 给孩子的游戏宽松的环境,是指不要过多干顶孩子的活动,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扮演感兴趣的角色,即使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也应以游戏参与者身份进行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分享与父母同乐的亲情。
1、在时间上,尽量让孩子玩得尽兴.有时孩子玩在兴头上.会忘巳时间,家长不应强行停止游戏,而虚以游戏的口吻让孩子自然而然停止。例如孩子骑车玩.列吃饭时还不愿停止,家长可以管理人员的身份,请“司机”将车放进 车库检修,孩子会愉快接受家长类似建议。
2、在身份上,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孩子的游戏,跟孩子一起玩,一起乐、家长不要指挥孩子。游戏中,家长是孩子的伙伴,而不是孩子多的爸爸或妈妈,如果家长过多以高高在上的身份自居,过多地指挥孩子,会使孩子失去游戏的兴趣。家长应当鼓励孩子从错误中去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孩子时,应当用商量的口吻,如“我看这块积木放在这儿比较好,你认为呢”。
3、在困难上,游戏的主角是孩子,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可以启发并鼓励孩子克服困难。 如果孩子在拼图时遇到困难家长不应该直接帮幼儿拼,而是引导他发现拼图的技巧,知道每块图之间的联系,让幼儿学会拼图,让他体验自己成功的喜悦。
4、在错误上,发现孩子的坏毛病要以正确的方法来纠正。如:当孩子玩得很认真,并能想出一些办法时,家长就要及时表扬;如果孩子不专心,不爱护玩具,东跑跑,西看看,家长就要提醒他。但是家长不能严厉的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对游戏失去信心和兴致。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发现问题,给他分析错在哪里,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此外,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周围气氛,不要把电视机打开,也不能随便干扰孩子的活动,尽量不让外界因素分散他的注意力,这对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游戏习惯有好处。
(三)、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玩具 每次游戏结束,一定要求孩子将玩具收拾放回原处。即使孩子幼小.能力不足.也要要求孩子与成人共同收拾。对于中班年龄的孩子,要求坚持做到游戏结束把玩具放回原处,已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了,所以家长千万不能包办,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游戏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活动.没有压力和负担,使幼儿感到满足、自信和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幼儿乐于遵守规则。游戏也能激发幼儿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直接操作各种玩具和材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情绪情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难怪有人说 “只学习不玩耍,多聪明的孩子也变傻”。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变傻,所以希望通过这次的交流能让我们的家长朋友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