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教师师德培训:加强师德也能提高教育质量
2011年度教师师德培训
加强师德也能提高教育质量
叶玉芳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作为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面临变革的时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
今年是教学质量年,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觉得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了教育教学的首位,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重德为师,以师德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新的形势下,幼儿园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幼儿的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幼儿园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想观念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认为,首先得让教师从思想上明确作为教师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关爱幼儿,廉洁从教。教师只有做好了这些基本师德规范,才能让幼儿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才能把幼儿园办成人民满意的幼儿园,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幼儿园教育幼儿既要成人又成才,成人是成才的基础,因此,我们既要“教书”,又要 “育人”。 教人做人做事,首先自己应会做人,只有自己堂堂正正、表里如一,才能教出堂堂正正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处处为幼儿做出表率和垂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当好幼儿的榜样。
其次,我认为教师要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关注细节,明确树立将教学的主阵地回归课堂的主导思想,努力改变以往将教学任务转托于课外辅导的做法,确保教学效率实现于课堂。这一理念的建立将加强教学设计意识,提高了教学环节的精细度和学习指导的针对性,促使教师对教学任务和效率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将关注点从教学流程的完成移向幼儿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使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逐步趋于以学为中心,为学习服务,有效改变了教学方式,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逐步提高。
再次,爱岗敬业 是做好教师工作和履行好教师义务的前提,而严谨治学是教师搞好教书育人工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教师对待工作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一丝不苟的实干精神,还要做到严谨治学、精通业务。教师热爱幼儿,才会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把工作搞得更好,并容易形成师生之间和谐一致的教学气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育效果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以德育人
德育是考察幼儿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幼儿综合素质的高低,德育教育的效果如何,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教师平时的教学、言谈举止所反映出来的观念、道德品质对其影响更是巨大的,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以高尚的品行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以端庄的举止和文明的语言来美化自己的形象,独善其身,率先垂范,终身师表。
师德建设就是塑造教师灵魂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教师的思想、态度、生活方式和工作能力,只有当师德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教师的工作准则,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成为自己的习惯,师德水平才会达到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依法执教、以德修已、以德执教,以德育人的思想意识,形成热爱幼儿、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尚,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德建设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迫切期盼,是当前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中心工作。
三、严慈相济
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严”是师德高尚的一种表现。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没有对祖国、对事业的无限忠诚,没有对孩子未来的高度负责和无私关怀,是“严”不起来的。越是尊重幼儿和尽可能多地要求幼儿,增加幼儿的自我期望值,就越能促使幼儿奋发有为,立志成材。当然,对幼儿的“严”和对幼儿的“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切实的关爱幼儿是严格要求幼儿的基础与前提。一个对幼儿没有爱心的教师,就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严师,就很难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将爱心默默渗透在对幼儿的严格要求之中,尽心尽力让每个幼儿都成才,对幼儿进行“严管爱教”,在工作中获得广大幼儿的尊敬、理解和支持,从而达到“心悦诚服”的效果。
师德是教师的一种专业素质,是一种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的一种环境,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获得新的突破。提高教学质量是必要的,但如果不重视德育工作,就不会有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