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师作品 > 内容

四个一----教育教学案例:棒棒糖不见了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09-01-15 访问次数:828

2008学年教师自主研训四个一

教育教学案例:棒棒糖不见了

案例背景:

1225日这天是圣诞节,幼儿园为了有节日的气氛,让几个孩子扮演圣诞老人在门口分发给每一位孩子一人两颗棒棒糖。当时我让小朋友都放在自己的柜子里,下午一起品尝的,可是当中饭吃完之后有一个小朋友发现自己的棒棒糖少了一颗,我便问:“有没有人拿了别人的棒棒糖?”可是没有人承认。我也对每个柜子扫了一圈,也没有发现有多余的棒棒糖。看来是哪个孩子拿了藏在身上了,于是我便说:“我不想来摸你们的口袋,希望拿了棒棒糖的小朋友在午睡起床之后自己拿出来,悄悄的放回去。”下午午睡起床之后,还没有见棒棒糖回来,此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一个一个的检查口袋,这样对孩子来说不是很好的方式。我灵机一动说了:“奇怪,棒棒糖怎么长腿跑了,我还真想看看,这个棒棒糖是怎么跑的,小朋友你们想看吗?”小朋友都笑得前扑后仰的,我发现只有**小朋友例外,没有任何表情,我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后来我又说了:“我现在知道棒棒糖是怎么跑的了,也知道跑哪里去了。”于是想象魔术师一样用手在柜子后面抓了一下,又到桌子下面抓了一下,再到几个小朋友的面前抓了一下,嘴上还说着:“在这。。。。。。又跑了。。。。。。跑到这了。。。。。。”最后我来到**小朋友面前,在她口袋里摸了一下,说:“终于抓到了。”我从她的口袋里真的摸出了一颗棒棒糖,当时这个小朋友的脸一下红了,其他的小朋友都说:“哦,原来是**拿的啊!”我解围道:“不是**拿的,刚才你们没有看到,这个棒棒糖长腿跑来跑去,跑到**口袋里被我抓到了呀。”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行为分析

    孩子在发生拿别人的东西这样的行为原因有很多,比如强烈的占有欲,换取感情或注意,发泄内心的不满,成人教育不当,界限不清型等,然而为什么**小朋友自己有了棒棒糖却还要再去拿别人的棒棒糖呢?深究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我总结以下三点:

1、换取感情或注意。有的孩子由于平时缺乏别人的关注和感情,为了取得别人的注意,便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以此向其他人炫耀、吹嘘,或送给别人,以换取感情或注意。
2
、发泄内心不满。有些幼儿当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遭遇内心挫折时,常常会用拿别人的东西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或来表示反抗。例如,在幼儿园里,有的老师往往偏爱一些孩子,让他们玩这玩那,并参加各种活动或给予奖赏,而另一些孩子却相对受到冷遇,得不到玩的机会,也很少受到奖赏;或有时两个孩子因抢一件玩具而发生了争吵,老师却袒护地把玩具给了自己所喜欢的孩子,而批评另一个孩子,这就会使受批评的孩子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从而进行反抗,把这个玩具拿回家去占为己有。
3
、成人教育不当。家长教育不当也是导致孩子产生偷窃行为的原因之一。有些父母把孩子拿别人的东西看作是小孩还不懂事,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等将来长大了以后自然会好的。还有些父母在家里往往将钱随意乱放,当孩子发现后未征得父母的同意就拿去买好吃的、好玩的,事后也没有告诉父母。父母发现钱少了以后并没有去追究,孩子就自以为这是被允许的行为,并不属于偷窃行为,最终发展到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育措施:

幼儿园中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我们能说他是偷吗?当然不能,非但不能说,还要慎之又慎地处理。

首先,我们不能随意的给孩子扣上“偷窃”这两个字眼,因为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是真正的偷窃,他们或是出于年龄特点、家庭背景或心理需要而产生的这种不恰当的行为,不能用偷窃来定义这种行为,因为这样不利于行为的矫正。

其次,从行为产生的不同心理原因出发,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对由于缺乏关注而拿别人东西的孩子,要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正面行为,针对那些由于缺乏关爱的孩子,要更多的给予情感上的关心、爱护,用正确的方式来满足孩子被关爱的需要,同时也要和家长沟通,如何避免孩子再次发生这样大错误行为。

第三,我们在处理这样的事情时,不能在众人睽睽之下点**小朋友的名字,要发挥教育智慧的灵光,以爱护孩子、对孩子充满希望的原则,用积极的态度和巧妙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样也不会使孩子在心灵上有阴影,也不会造成别的孩子对**小朋友的某种看法。

最后,要不断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经常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王美华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