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师作品 > 内容

指导要根据孩子的能力需求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08-01-02 访问次数:795

指导要根据孩子的能力需求

                    ——拼图区活动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拼图是一种益智玩具,它具有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手眼协调能力,更在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坚持性方面效果明显。然而我们对于这拼图又倾向于以为:它是目的明确、操作简单、正确与否随时能得到检验,因此适合幼儿独自操作探索,教师无需作过多的干预指导。然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以什么方式完成任务的,或者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方式有无不同?

案例实录:记得有一次,在中班区域活动时间里,我观察了拼图区,发现有三个不同能力的孩子先后操作了同一种房子拼图,但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一个房子拼图,三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却完全不同。婷婷是第一个来操作的,她先把五块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垫上,然后见她先拿起一间小房子,仔细看了看,再用眼睛在板上来回寻找着,直至确定找准后才放入,就这样她依次进行着,整个过程只用了8分钟。接着,乐乐来了,他的操作有别于婷婷。瞧,他拿起一间小房子,看也没看,就直接准备放入左边第一个空隙内,可放不进,再移到第二个,还是放不进,就再往下移,直至第四个才正好放入,当时他开心地笑了,然后又接着拿起另一间,还是从头开始,依次在底板上放,最终也全部完成了,一共用了12分钟。不一会儿,东东也来了,我发现他把拼板的底板放倒了,然后他拿起一间房子,试图放入第一个空隙中,却发现放不进,可还是拼命使劲往里按,最终当然没有成功······于是,在后来的拼图区活动中,我又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中班的老师采取了不同的指导策略:对能力强的婷婷,老师在区域中增添了难度更大的同种材料,发现她不光能继续选择游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自身的能力;对能力中等的乐乐,老师在他操作前就提醒“能不能不要到每个家里去敲门?有什么办法可以直接找到它的家?”果然,乐乐拿起手中的拼图凝视了几秒钟后直接把小房子放到了相应的位置上;能力相对弱的东东,老师采用了直接的语言提示“若放不进,说明这不是它的家,应该换个地方试试······”结果慢慢地他也完成了。

案例分析与反思:

一、按幼儿的能力强弱,确定相应的指导策略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是了解幼儿的,但实际并非如此,对幼儿,我们有许多不了解而又需要了解的东西。就案例中的拼图而言,婷婷、乐乐、东东三个虽然是同班但不同能力,存在了明显的个体认知差异。他们在完成拼图任务中表现出的不同不只是在于结果是否拼出,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认知方式差异。

对于能干的婷婷,她在玩拼图中表现出思考型的认知特质,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她用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判断问题的解决方法,表现出一定的认知策略,完成任务的准确率高。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材料没有新的要求,一味地只是重复已有的经验,那么就会变成机械的操作,在认知上得不到什么提高。然而案例中的老师就做的相当好,她及时发现、了解了情况,并根据需要在区域中增添了难度更大的同种材料,并且也因为如此,发现婷婷小朋友不光能继续选择游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自身的能力。

对于能力中等的乐乐,与同样完成任务的婷婷却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冲动型认知风格,他拿起来后不加观察和分析就放,在错误发生后也似乎没有反省的迹象显得有点冲动。对这种孩子,关键是要提高他们在操作中的目的性。而且,如果单纯提醒他慢一点,并无多少帮助,他们更需要一些注意视觉刺激和策略的具体的提示。所以在案例中老师在他操作前,就提醒他:“能不能不要到每个家里去敲门?有什么办法可以直接找到它们的家?”果然,乐乐拿起手中的拼图凝视了几秒钟后就找到了准确的位置。

对于能力相对弱的东东,由于缺乏一定的方法和所需的空间知觉能力,只是乱放一气,根本无法完成拼图的任务,与前两个孩子来比,明显存在着差异。如果面对他的困难熟视无睹,不进行适度的指导帮助,他就可能会因失去兴趣而放弃。然而在案例中老师采取了较直接的方法,用语言对他进行了提示:“如果放不进,就说明这不是它的家,应该换个地方试试······”结果慢慢地他也完成了。

不同能力的孩子在完成任何任务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不仅有个体的差异,还有方式的差异,因此教育的策略也要有所不同,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二、要学会观察

教师要想教育好幼儿,就要了解幼儿。观察幼儿是了解幼儿的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在案例中老师对幼儿拼图时所反映出的不同能力认知特征的了解就是通过观察而获得的。因此,学会观察,能更好地去了解认识幼儿。

首先,要让观察成为我们一种自觉的行为。想通过实际观察,全面真实地学习了解幼儿,教师必须养成习惯,利用可能的一切时间机会观察熟悉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反应,了解计划的执行效果。要善于利用先观察、后设想、再指导的教育模式,随时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信心。

再次,要学会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与技能。观察既是一种注意状态,也是一种方法运用。要使观察取得效果,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我们教师在观察时,要将视角定格于一定的活动范围,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必要时,可做一定的记录。像案例中王教师就是耐心地等待、观察了半个多小时才获得不同能力的幼儿在拼图中所表现的认知差异等资料的。

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老师更应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应时时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做出及时、适当的反应,这样的区域活动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

                                                 干立红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