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育研讨 > 内容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幼儿科学游戏

发布者:干立红 日期:2017-02-16 访问次数:329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与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相比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对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如:“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述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使我们强烈的感到: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探究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如何才能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跟上时代步伐,摆脱单一的知识传递途径呢?新《纲要》为我们指出了发展方向:“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通过科学游戏,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

  一、 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

  “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评价中。例如:在“磁铁的穿透性”这一游戏中,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具有穿透性;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来解决有关的科学问题。首先,教师将磁力娃娃、各种材料制成的板、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经过操作后,幼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隔着多种材料的板吸住磁力娃娃。”幼儿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教师有设计了第二个游戏“打捞沉船”,要求幼儿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进水中,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幼儿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的完成有浅至深,由感性到理性,强调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科学游戏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要具有趣味性。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认知特点。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使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教育主题里,就有水的浮力、水的压力、水的三态、水的流动等内容。在游戏中,幼儿在一次次富有趣味性的尝试过程中,体验到玩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绪。对这些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内容,幼儿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容易产生兴趣,更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 投放充足的开放性的游戏材料。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在科学游戏中应该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 的条件和可能。这些材料应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材料。例如,在开展“什么会沉,什么会浮”的游戏时,我们准备了木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纸制品、泡沫制品、铁制品等各种各样的材料。教师对幼儿的动手操作没有指令性要求,也不作暗示,只说:“可以把各种材料的物品放到水中,看看什么会沉,什么会浮。”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走动,自主选择材料放入水中尝试、发现、并与同伴相互交流。在活动中幼儿发现铁制品会沉到水底,但把它放在泡沫板上就能浮在水面上,近而联想到轮船的制作原理。这些都归功于多样化、开放性的游戏材料。

  四、 科学游戏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应是科学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是教师在科学游戏中的重要职能。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游戏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幼儿能主动投入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和对游戏目标的说明,以及实现目标方法的提示。教师只有起到了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质疑的胆识,使幼儿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探索性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的是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索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