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自主研修四个一---教育教学论文:《如何利用废旧材料提高小班幼儿的黏贴能力》
2012学年自主研修四个一---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利用废旧材料提高小班幼儿的黏贴能力》
—— 叶玉芳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大都提倡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废旧材料在美术黏贴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美术黏贴材料,弥补了作画材料单一的不足,同时废旧材料的利用也是萌发幼儿环保意识的方法之一。小班幼儿所选玩具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对玩具的形式、色彩要求较高,那么在幼儿园小班粘贴画中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呢,是我们眼下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目标
1、 通过废旧物品利用和制作提高小班幼儿动手黏贴的能力,丰富对美的认识。
2、 在活动中不仅让幼儿学会节约资源,还学会了各种美工黏贴方式,从而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三、研究对象:
小班全体幼儿
四、研究时间:
2012年2月——2012年6月
五、研究过程(步骤、内容、措施)
1、(2011年2月——2011年3月中旬)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的典型事物,激发审美情感。幼儿自己动手收集各种废旧物品教师再给幼儿准备好辅助材料,如:胶水、剪刀、纸张等,然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作出的作品栩栩如生。
2、(2011年3月下旬——2011年5月初)开展废旧物品利用与制作教学活动,把孩子的画用来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美化活动室,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幼儿自己动手收集各种废旧物品,教师再给幼儿准备好辅助材料,如:胶水、剪刀、纸张等,然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就可以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
3、(2011年5月中旬——2011年6月)在家园合作的制作活动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在幼儿园将近一年的学习后,我们鼓励孩子把黏贴画的制作搬回家。能在家中和父母一起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机会,让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感染家长,让家长家长们纷纷参加到孩子的创造活动中,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为以后开展各种创作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六、总结
丰富多彩的材料是提高幼儿活动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废旧物品作为活动材料,不仅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获得能力提升,更让教育源于幼儿生活。让创新迸发于幼儿的兴趣之中,使创新成为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习惯,成为孩子自由发展的助动器。合理利用触手可及的废旧资源培养幼儿操作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铺好基石。
在引导幼儿使用材料创作前,先要让幼儿熟悉材料的基本特性,摸摸、撕撕、粘贴一下,幼儿在了解了纸板的硬度、颜色等特点后,会很容易的进行创作。例如:纸板是有很多层压缩制成的,幼儿在尝试撕的动作时,惊奇的发现纸板里层有瓦楞纸的效果,孩子们兴奋极了,我准备了一些彩色毛线,孩子们就在这些圆形的纸板上穿出好看的线条和字母,还是大家的力量大啊,这些纸板成了区域的隔离吊饰。
为了给幼儿增加撕纸难度,我提出了造型要求,在纸板上画出各种物品、动物的形状,让幼儿沿着轮廓线斯,这对幼儿手指的控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为幼儿准备很多材料,以前总是要求要精致、美观,但幼儿操作起来往往没有实用性,如今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渗入了废物利用。如:七巧板摆图形,以前
在活动中通过对废旧物的改造让幼儿的参与性、主动性更强了,也使教学活动不再单调,增加了趣味。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将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做成成品或半成品玩具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游戏。在我们班开展的活动中,第一阶段:我先投放了一些葫芦形状的小人,孩子们刚开始只是用彩笔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后来就利用橡皮泥的立体效果发挥想象力的进行装饰。
第二阶段:我投放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纸板,孩子们摆弄着组合成房子、机器人……在和孩子聊天商议制作活动内容时,我们一致决定制作纸板小人,用不同的方法把几何图形连接在一起,让小人动起来,有点像皮影人的效果。在制作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选择连接材料(毛线、铁丝、纽扣等等),打孔工具的实验(用针扎、用改锥等等),小人装饰三个环节,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尝试,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并对不同的材料举一反三,创新出各种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有效增进了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增进了同伴间的相互帮助,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最后,幼儿的作品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才能。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至关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工作。在孩子们的制作活动中,我们都会邀请热心的家长一同参与,她们制作的纸板小人各有特色,有的是双层活动小人,有的是用电池控制手脚活动的小人……真的是把“动”这个词演绎的多姿多彩。我们班的展示柜上摆满了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件件作品,这样,既让家长掌握了各种变废为宝的技能,又增强了家长、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从而让环保教育在家庭中延续。自此以后,班里设置了“百宝箱”,家长和孩子们常常把从家里收集的废旧物带到班上,美工区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在发展。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主动的学习。“变废为宝”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还能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玩出新的花样,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