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师作品 > 内容

2010学年教师自主研训四个一------读书笔记: 《以文学作品构建幼儿园语言教育课程》读后感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10-10-19 访问次数:1090

2010学年教师自主研训四个一------读书笔记

  《以文学作品构建幼儿园语言教育课程》读后感

周美英

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标明,儿童的语言发展有赖于三种知识的整合习得,即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文学作品作为社会知识、认知知识、语言知识的结合物,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媒介,因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本文拟研讨如何以文学作品为框架,通过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利用空间、道具资料、游戏活动以和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来建构幼儿语言教育课程。

今天读了《以文学作品构建幼儿园语言教育课程》后,我深刻认识到儿童文学是孩子的重要精神食粮,文学作品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在现今幼儿园主题或综合活动背景下,幼儿园语言活动有弱化的趋势,语言活动大部分以谈话形式出现,单纯的文学教育活动更是减少。

1、选材上,较多迎合主题活动的需要。很多幼儿园现在都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教师就刻意为迎合主题而选材。象这种片面的、受局限的选材观,只重视强调作品主题的积极、正确、直白,往往忽视作品的文学性,所选教材因为缺乏文学的魅力,幼儿自然也无从享受作品美了。

2.教学活动目标设置仍偏重于认知、品德、语言方面,很多教师大多这样要求:通过学习故事(儿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学习什么知识,丰富一些词或词组,而较少涉及美育的内容。

3.教学方法传统,提问要求不得当,缺少审美气氛的渲染。我们的教师也喜欢借助于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文学作品,感知语言文学作品。教师们在组织幼儿学习文学作品时,一般都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因为,幼儿能否很好地感受理解作品,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排除学习上的认知、语言和社会知识障碍,也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更好地进入后面的学习活动。因此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教师一般多采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像,但在实际的文学作品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比较随意,将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分解得支离破碎,而当教学活动结束时,幼儿对文学作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只是对个别情节有印象,笔者认为这不利于幼儿很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比如,在家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有老师选了诗歌《家》,这首诗词句简练明白,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诗中想象大海是珊瑚的家;云朵是大雨的家……,是一首想象大胆、非常温馨和美的诗歌。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却通过不断反复地提问,意在让幼儿机械记忆,而忽视引导幼儿感受整首诗歌美的情感脉络,结果是教师口干舌燥,幼儿兴致索然。

我认为幼儿园的文学教育若仅靠语言课,那一学期只能讲几个故事、学几首儿歌,这样少的数量显然难以达到熏陶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整和多种教育途径尽可能多的让幼儿接触文学作品。在活动室中可充分利用图书角、表演区活动等。如故事《三只蝴蝶》、《金色的房子》、,《三只小猪》等,展示了一个个丰富有趣的情境事件,幼儿都很喜欢表演,课内短短几十分钟,很难让每位幼儿都有表演机会,课后教师可将相应的表演道具投放到表演区,给幼儿更多感受作品的机会。一日活动中,可利用午餐、午睡前幼儿安静休息的时间讲讲故事、念念儿歌。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推荐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学美的熏陶。

行知老曾经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想让幼儿通过文学教育这种独特的美育活动,“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美的感知能力,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进修,广泛地阅读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同时注意积极吸收其他艺术的养分,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师自身只有具备了较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才能为幼儿选择“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三“性”皆佳的作品,才能“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以自身对文学作品独特的理解去感染幼儿,带领幼儿步入神奇的文学艺术殿堂。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