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天地 > 教师作品 > 内容

2009学年教师自主研训四个一-----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我的身体”》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09-12-08 访问次数:489

2009学年教师自主研训四个一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我的身体

活动环节1

大班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主题活动我的身体中他们开始了探究。慢慢的孩子发现:人与人之间有着许多不同点,就连看似相同的指纹,也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在无意中孩子发现指纹很有趣,用笔稍添几笔,就能变成可爱的小脸。

渐渐地喜欢指印画的孩子多起来。可是由于孩子的手指小,再加上他们印指印时有深有浅,使得画面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红团团。怎么改变呢?总不能对他们说:指印和指印间要空开些。这句话对成人来说或许能理解,可对孩子来说空开些一些究竟是多少他们无法理解,也就做不到。假如我是:观察孩子们的指印画大多是一个个小脸,那能否说是快乐的一家?指印出自于手指,那是不是尝试让孩子把指印印在手掌上(将孩子的手指分开,然后将整个手掌外形描在纸上,再用剪刀剪下),这不就解决了空开些

活动环节2

 瞧!这是什么呀?”“手掌手掌上有什么?”“手指每个手指都有一个指印,这些指印在一起就是快乐的一家。……”没等老师说完,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说:我要在我的手掌上画上快乐的一家……”。他们边画边向同伴介绍,这是爷爷,他的年纪最大,排第一……”
假如我是孩子:   

既然孩子喜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能否为孩子创设一个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呢?(策略:选择了活动室的壁面,贴上一个卡通地很大的手掌。见右图)

 教师的分析:

换位思考这一名称或许并不陌生,可是你要真正做到,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这所以我说假如我是孩子,正是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果园长要交待一件事,有的老师做得好,有的……。这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有关,与每个人自身看待事物的判断标准有关……这之间的原因有许多,那要每个人都能做好,实现就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关键也就在这个标准。那换言之,你提的要求孩子是否理解?他们的标准和你的标准究竟有多少?也许你也会和我一样,发生花絮(1)的问题。而当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我突然发现空开些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要让孩子理解,就必须是看得见,容易操作的。于是我发现孩子在印指印时,常常会因为不想把每个手指都染上红色,而把手指分得很开。这不就是空开些吗?也正是我换位思考,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是并不是每次都成功的。就活动(2)来说,孩子们都能做到空开些,他们也更喜欢交流自己的快乐。可是当我再次为他们创设环境——手,并没有我预期的效果。我不是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吗?创设大环境,更便于他们交流,可为什么在大手上只有5个指印?而我的想法是,大了,孩子们不就能多画些?可再深一步了解孩子,我才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每个手指只有一个指印。虽然是大了,可它在孩子的眼中还是一只,他们也只会和先前一样在手指上印上一个指印。也就是说孩子并不是看大小,而是看他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这也正是孩子的年龄特点。

由此,我更觉得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不是光有理论,而是要积累实践经验,用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内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近孩子,这时的换位思考不再是一个名词、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教学策略。

 

 

杭州市上城区三新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