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论文:在打击乐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研究
2008学年教师自主研训四个一
教育教学论文:在打击乐中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也成为幼儿教育音乐活动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如何能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我选择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作为研究目标,初步探究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作为研究课题的内容。
二、研究目标:
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研究对象与时间:
对象:中班幼儿37名,其中男生16名,女生20名
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6月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对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进行调查。
2、个案法:实施过程中对 个别在节奏乐活动中表现特别好与不好的幼儿进行追踪研究。
五、研究步骤与内容:
第一阶段:
内容:从寻找声音的活动中培养对声音的敏锐性并且让幼儿初步接触节奏。
措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如:水龙头没关紧,有“滴答滴答”水声;钢琴上的台钟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音乐区的串铃,会发出“叮~叮~”的声音;刮风了,会发出“呼~呼~”的声音;走路时也有不同的声响,上楼的“通通通通”,下楼的“踏踏踏踏”……)通过寻找声音,幼儿对自然界的观察兴趣浓了,让孩子们体会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奏,有快、急的,有缓、慢的等等。”
第二阶段:
内容:从身体各部分的活动中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并且让幼儿进一步感悟节奏。
措施:拍手、跺脚、拍肩等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受节奏,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让幼儿把简单的节奏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表现和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听音乐中告诉幼儿这是几拍的,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或者寻找哪些自然界的声音是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第三阶段:
内容:利用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辅助幼儿对于节奏的感受。
措施:先让幼儿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是清脆、是浑厚、是长音、是短音,怎样敲才特别好听,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寻找适合的乐器,并且配上伴奏,熟悉后练习合奏。在各种打击乐器的辅助下,孩子对于节奏的掌握是一步一步的牢靠 。
第四阶段:
内容:将节奏和其他活动同步进行,并作出小结
措施:在不同的活动中,找寻不同的节奏,感受节奏。
六、小结与反思
节奏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以往的打击乐器的教学,教师的主观行为在活动中起支配的作用,过分重视演奏的技能和效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一、新〈〈纲要〉〉明确的指出兴趣是幼儿艺术活动的主观前提,是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我根据中班幼儿在玩中学的特点,在中班的打击乐中设计游戏活动,将幼儿的表面热情转化为幼儿主动艺术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二、在听听玩玩中激活幼儿节奏的动感。
1、如设计用筷子等敲击生活中常用的用具、器具等,辨别声音的高低
2、引导幼儿用打击乐的形式表现故事中的角色的特点如:《玩具恰恰恰》等
3、欣赏各种音乐的性质、情绪等通过一系列的听觉感受活动使幼儿感受生活、环境、艺术中的美,激活幼儿节奏的动感,从而为演奏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专门开设了特色区角,在区角中循序渐进的投放各种乐器和丰富节奏谱。我们将传统的节奏谱 XX XX 等和图形节奏谱相结合,充分为幼儿创设一个特色教育——节奏乐的平台。
三、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性的启发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接纳和赞许是对他们的最大的鼓舞。因此我们善于合理的启发和诱导,将特色区作为区角活动中重点指导的一部分,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的探索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以及一种乐器不同演奏方法的音色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在爱护乐器的基础上创新,逐步提高幼儿打击乐器演奏的创新能力。
迎2班
谢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