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区角活动环境创设初探
小班幼儿区角活动环境创设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区角活动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是幼儿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方式。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而且从情感上讲也十分需要老师的一对一教育。因此,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这种以个别教育为主的区角活动正适应了这种需要。维果茨基说过,三岁前的儿童是按自己的大脑在行动。小班的教育就要遵循幼儿的这一特征,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开放的时间、空间里获得自然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区角活动,努力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在比较宽松、随意的氛围中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
对美工区、益智区等区域活动的研讨出发,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操作步骤,注重日常区角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明确环境、材料等创设的依据与目的,活动中准确的观察、发现幼儿的活动状态和本质要素,突出观察的重点和有效信息,分析幼儿言行背后潜在的教育可能性并及时调整材料。
三、研究对象与时间
对象:小班幼儿36名,其中男生16名,女生20名
时间:2007年10月——2008年1月
四、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探索环境
首先要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们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教师以表扬、鼓励和帮助为主,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想法和建议。
教师按照各个区域活动的特点,将娃娃角(娃娃家、扣钮扣、挂衣服、晾袜子等)、动脑筋(套盒、拼图、手套、鞋子等)、小巧手等操作性游戏活动安排在一边,而将易产生干扰的区域活动,如做做玩玩讲讲(撕纸、粘贴、图书等)、听听看看讲讲(听录音或看图书等)安排在教室的另一边,减少不同活动对幼儿之间的影响,使他们尽可能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
(二)帮助幼儿建立合理的区角活动常规
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在有条不紊的生活活动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常规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孩子发展本身的一种需求。在活动中,孩子的活动不仅不受到约束,而且能在一定范围内更加愉快,更加自由,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
(三)为幼儿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
材料投放应该有其目的性。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孩子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孩子的基本适宜性,并以孩子的阶段培养目标(长程目标和方向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孩子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对于小班孩子而言,一些提高手指小肌肉灵活性和动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培养就较适宜放在区角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丰富性,而丰富性体现在材料数量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孩子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方面。小班的孩子尤其喜欢模仿,他们有时会因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欲望、这时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供幼儿活动使用,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同样幼班的孩子喜欢单独操作,因此我们在为孩子准备操作区的材料时,每个筐里放一份操作材料,并多准备几份相同的,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单独的操作,又照顾了幼儿喜欢模仿的特点
五、分析与反思
通过一学期的专题实施,发现在益智区的材料投放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益智区材料单一,成品玩具较多,促进幼儿展开想象的较少;材料投放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减性等现象,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决定,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玩是小班孩子头等重要的大事,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投放哪些材料最能吸引幼儿?怎样投放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呢?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我们先对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面作了一次试探性研究,以最大效度发挥益智区材料的教育功能,提高它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
益智区是指可供幼儿活动操作,着力于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其材料具有最大程度地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创造潜能的特点。
首先,我们在班内创设游戏活动区为幼儿创设自由活动的环境,通过对这些益智区中投放的材料作深入研究和不断调整,引导幼儿在活动区内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培养幼儿对创造性的兴趣,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在益智区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益智区内按计划投入各种材料,然后进行调查、观察及个案分析。看材料的投放数量、色彩、大小、难易等是否合适;对幼儿的创新是否有影响;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然后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投放的材料从颜色方面看,色彩鲜艳的材料幼儿较感兴趣;从大小方面看,幼儿对大中型的材料比小型材料较感兴趣;从数量方面看,幼儿对镶嵌类、接插类等数量多的材料较感兴趣。对简单的材料一开始幼儿对其较感兴趣,但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对难度大的材料没有老师的指导,幼儿大多摸一下,看一下就马上离开,经过老师指导后有百分之二十的幼儿愿意在该区内探索操作。
第一、孩子们喜欢自由游戏,在区内为幼儿投放了大量的大小、颜色、数量各异的材料供他们自愿选择,这种自选内容使他们的意愿得到了满足,因此在活动中他们是积极的、主动的、情绪是稳定的。
第二、在益智区游戏中,孩子有了自由活动与学习的时间,也就给他们大胆探索创造了机会,也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数学活动“高矮排序”,教师预先在益智区内提供了大量高矮不同的物体,教师只要在集体活动时讲解清楚要领,全体幼儿就能在区内大胆操作、学习。这样既照顾到了全体幼儿,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研究中,我们觉得最大的遗憾是提供的材料还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他们大都对难度较大的材料少感兴趣,我们以后还应在如何指导幼儿操作难度较大的材料方面作创造性的探索上下功夫,使得投入的材料真正发挥作用,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
谢建青